English

我和博物馆学研究

1999-10-29 来源:光明日报 傅振伦 我有话说

渊源

1914年秋,我考入新河县立高级小学堂,历史教员衡水阎选明、地理教员安平张景明为我讲授历史说:祖国得天独厚,地大物博,先民勤劳而智慧,地利虽然未辟,但实为振兴祖国的有利条件,从而培育了我热爱祖国之情。北京大学是号称蔡元培先生三千弟子的最高学府,也是革命大本营。1922年,正值“五四”运动之后,我考入北大,深深感到欣幸与快慰,对于一切新鲜事物,无不感到稀奇和兴趣。参加江绍原的风俗调查会,顾颉刚、常惠、周作人的歌谣研究会,林玉堂(即语堂)的方言方音研究会,体育部白雄远的射击会,孙国璋(字芾仲)的世界语国际共用语的研究会及其寰球会(TheInstituteofEsperanto及U.E.A)(蔡校长曾主张以此为世界的国际公用辅语)。并与北大图书馆长、敦煌专家王重民教授倡导博物馆、图书馆、档案馆“三馆”之学。因偌大的中国尚无博物馆专书,我乃兴此念,撰成《博物馆学概论》,于195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。1994年9月25日在我九十岁初度之际,中国历史博物馆更出版了拙作《文博蕞残》。其中有文物考古关于博物馆及资料者29篇,关于文献资料者3篇,游记篇也有考古资料;关于博物馆、图书馆、档案馆“三馆”之学者,专涉博物馆者16篇,有博物机构、历史、人物和建筑、文物收集、陈列、教育宣传、参观记等文章。

师承

1929年夏,我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史学系之后,即受聘为研究所国学门马衡先生的助教,供职于考古研究室。这个室是具体而微的博物馆,是北大考古教学和研究机关。此时,已藏有古物金属类二千余件;石类205件;甲骨655件;玉类76件;砖类69件;瓦类111件;明器陶器345件;封泥177件(北大25周年校庆时举行展览会,失去2件);壁画57方。其中有商代彝器、车马饰、汉石经、黄肠石、封泥、画像石、汉魏带字瓦片、汉唐明器、汉至明代铜镜、石赵刻石、六朝至宋代墓志、希伯来古文字刻石、北魏至唐造像经幢、历代钱币,还有新石器时代古物。搜集的拓片,初不过五百余件(有铜器全形及铭文者九百余种,石刻四百余种)。至1925年收购了缪荃孙《艺风堂金石文字目》中的拓片一千八百余种,陆续收有千余种,续收千二百多种。1937年常惠主持北平拓本,也订购了全份(陈垣先生为安徽盱眙县修志局借去盱眙唐代《进士碑》,我任助教时尚未还来)。

我在北大时即在马衡先生指导下学习文物登记、编目、鉴定、入档等工作。1934年,胡适解聘旧教职员,乃调到先生为院长的故宫博物馆,管理库房。1935年又奉派赴英伦参加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,与庄尚严游历了欧洲博物馆、档案馆、图书馆。1939年更奉派赴莫斯科举办中国文物展览。这些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我在“三馆”学方面的知识,皆系马院长的提携,感恩戴德,至今难忘!我在这方面的心得已略见《傅振伦文录类选》(1994年北京学苑出版社版)。

我对博物馆学的意见

1924年,清逊帝溥仪仍盘踞故宫时酝酿复辟,且常盗卖宫中图书、古物,社会上久有烦言。第二次直奉战争时,直系将领冯玉祥挥戈返京,囚禁贿选总统曹锟,成立临时政府。李石曾与临时执政府摄政内阁总理黄郛,于11月4日密议逼逊帝出宫。次日迁溥仪于中老胡同醇王府,查封宫殿。20日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,推李石曾为委员长。23日组织专家点查宫中文物。1929年10月10日民国国庆,成立故宫博物院,以李氏为院长,公开开放。当时设古物、图书、掌故(后改文献)三馆。按“三馆”之学(古物、档案、图书),英伦不列颠博物馆(买办阶级大英博物馆TheBritishMuseum)含古物、图书、King’sLibrary、文书写本。博物馆有了“三馆”方面的资料,方称完备(北京图书馆也有“居延简”)。

另外,我建议成立“佚品博物馆”,征集国外所藏中国文物模型及书画摹品、照片。并设立户外史迹博物馆,扩建中国体育博物馆、民俗博物馆,筹建地志博物馆。目前虽未及进行,日后恐终将实现!

又,我尝以为:博物馆有长期的陈列,有配合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发展与形势的临时展览。外国所有的博物馆应有尽有,无有者可逐渐筹备,从无到有,由小到大。惟我赞成化私为公,将私藏文物捐献博物馆,因私人者似难持久也!不知专家以为然否?

一九九七年十月,蒲泽九十叟草于元大都安定门畔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